抗美援朝時期的輪胎,都從哪里來?
10月25日,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。
70年前的朝鮮戰場上,物資匱乏、條件艱苦。
在這種條件下,輪胎作為重要軍用物資,備受重視。
輪胎被肩挑進國門
在抗美援朝戰場上,汽車輪胎是重要的軍用物資。
當年,新中國橡膠工業極其薄弱,輪胎產量極少。
面對美英的貿易制裁,輪胎陷入到嚴重短缺的局面。
危難時期,香港知名愛國人士霍英東站了出來。
他利用船廠生意,在境外購入輪胎,再偷偷運到內地。
一路上,船隊不僅要面臨水警的盤查,還要向黑社會繳納保護費。
就這樣,工人們或挑或扛,連走兩天的山路,把輪胎送進了國內。
對于這段歷史,霍英東說:“對這一切,我無怨無悔!?!?
百日建廠支援前線
南方努力轉運輪胎的同時,北方也在積極生產。
黑龍江省樺林橡膠廠,在此期間做出了重大的貢獻。
戰爭伊始,原位于沈陽的橡膠一廠、二廠、九廠,被迫北遷。
為抓緊時間支援前線,全體員工提出了“百日建廠”的口號。
在沒有重機械幫助的情況下,廠員硬是用人力,把每一件機器都運到了車間里。
(毛主席、周總理視察橡膠一廠)
最終,樺林橡膠提前投產,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前線。
據統計,1950年至1953年,該工廠向前線累計輸送輪胎17.3萬條。
(本文為輪胎世界網原創作品,轉載請注明來源:輪胎世界網)
版權聲明
凡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的文字、圖片和視頻作品,版權均屬輪胎世界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書面授權的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有關版權事宜請聯系:13071111139 郵箱:fenglh@tireworld.com.cn
